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专业学位办特举办2025年北师大心理学部MAP实践技能大赛。欢迎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的在籍在读的应用心理专硕踊跃报名!(25级新生可参与)
一、比赛内容与要求
本次比赛包含心理咨询面谈技能、应用心理教学技能、应用心理案例开发和心理科普短视频,共计4个赛道。各赛道内容和要求说明如下:
(一)心理咨询/治理治疗面谈技能
本项目旨在提升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咨询与ESP方向)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面谈方面的基础能力与技巧,培养具备伦理意识、能正确建立咨访/治疗关系、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理论与面谈技巧的心理工作者。
比赛聚焦生活中常见的发展性心理健康/疾病问题,现场考察参赛者对来访者/患者的面谈辅导过程的把握和个案概念化的能力。
初赛采用视频参赛的模式,参赛选手需按照要求提交相关视频和材料。决赛采用线下模拟咨询的方式进行,评审内容包括面谈基本谈话过程中参赛者的综合表现、对咨询/治疗过程中的要点把握,以及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理念的理解。
本项目仅限个人参赛。
参赛人员组成:指导老师1人、参赛学生1人、咨询模特1人。
初选时须提交以下资料:
1. 咨询练习或者现场展示视频(mp4 格式):总时长20分钟左右(需要呈现出完整的咨询环节),具体包括咨询面谈对话节选(15分钟),咨询师对来访者问题陈述(3分钟),咨询师咨询后对本次面谈的回顾、小结(2分钟)。
2. 咨询案例及面谈对话的文字说明(pdf 版):包括案例提交的来访者知情同意的伦理证明,来访者的主诉和基本背景,咨询师的诊断分析、对个案的概念化,咨询录像的对话文字和咨询师对本次咨询的自我评价。
邮件提交资料包命名格式为“方向+学号+姓名+心理咨询面谈技能”
(二)应用心理教学技能
本项目旨在加强应用心理硕士对应用心理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和科普能力,培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开放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教学基本功的应用心理人才。
教学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等。教学主题不限。授课主体:学生群体、企事业员工群体、老年群体等。
本项目仅限个人参赛。
参赛人员组成:指导老师1人、参赛学生1人。
初选时须提交以下资料:
1. 教案 1份,教案撰写要求见附件1
2. 教学实录(mp4格式)教学实录录像要求见附件
邮件提交资料包命名格式为“方向+学号+姓名+应用心理教学技能”
(三)应用心理案例开发
本项目旨在提升应用心理硕士将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成果提炼、编制为教学案例的能力,增强学以致用、产教融合的意识。
本项目允许个人或团队参赛。
参赛人员组成:指导老师1人、参赛学生不超过3人。
初选时须提交以下资料:
1. 电子版案例正文(pdf 版)
2. 电子版案例使用说明(pdf 版)
3. 汇报 ppt(同时提供 ppt 和 pdf 两个版本)
案例主题及格式详见附件 1
邮件提交资料包命名格式为“方向+学号+姓名+应用心理教学案例开发”
(四)心理科普作品
本项目聚焦“科普心理学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应用”这一主题,在互联网+时代下向大众传播高质量的心理科普知识,展现心理学的价值和魅力,倡导关注心理和谐建设、提升公众心理科学素养。
作品形式包括:短视频、设计图文、讲座和应用程序。
本项目允许个人或团队参赛。
参赛人员组成:指导老师1人、参赛学生不超过3人。
初选时须提交以下资料:
1. 心理科普作品(视频、设计图文、应用程序使用链接等)
2. 心理科普作品文字说明(PDF 版,不超过 500 字)科普内容及格式详见附件 1。
视频形式不限,纪录短片、情景剧、真人讲解、DV 短片、视频剪辑、PPT配音讲解、动画、动漫等均可。图文形式包括科普图片、展板、漫画、折页、口袋书等多种形式。
邮件提交资料包命名格式为“方向+学号+姓名+心理科普作品”
二、比赛环节与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初赛将于10月9日24:00前完成作品提交,考虑到报名情况尚不确定,后续环节与具体地点和时间将另行通知。请有意参与的同学于9月10日前完成以下报名信息。
请扫码报名
本次比赛设置特等奖(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若干。
三、赛事咨询
联系人:姚老师
联系电话:010-58804140
联系邮箱:yao@bnu.edu.cn(参赛资料提交至该邮箱)
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校区后主楼1428
心理学部专业学位办
2025年8月29日
附件1:大赛内容说明.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