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探寻心理与产业的共鸣--北师大心理学部PBD方向专硕企业实践行小记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8日作者:浏览次数:84
四月末的深圳,创新气息与初夏的热浪交织。25年4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专业硕士(MAP)心理与行为大数据(PBD)方向师生走进比亚迪总部与大米和小米科技公司,开启了一场“将知识书写在产业一线”的实践之旅。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生产到自闭症儿童干预的科技赋能,这场跨界探索不仅让同学们直呼“大开眼界”,更引发了对心理学如何助力实体经济的深度思考。
比亚迪:科技硬实力背后的“人心工程”
踏入比亚迪展厅,一面挂满专利证书的专利墙令同学们驻足。这里陈列着比亚迪从电池技术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众多创新成果,彰显着企业强大的研发实力。讲解员以“技术鱼池”为喻:“每一项突破性技术都是池中跃动的鱼,市场需要时随时捕捞。”

同学们驻足于刀片电池的穿刺实验视频前,惊叹于安全与效能的极致平衡,沉浸在新款车型带来的极致驾驶体验。回到交流环节,结合当下的新情况和专业特点,有同学关心地提问:“心理学如何参与用户对新能源产品的信任构建?”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我们对专长如何服务社会的用心思考。

大米和小米:科技赋能下的“星星守护者”
下午,我们来到大米和小米科技公司,这是一家专注于自闭症儿童干预的科技企业。与想象中不同,这里更像一座“科技育儿实验室”。企业负责人以“让孩子与世界沟通”为题向同学们展示:在AI辅助下,治疗师通过各种方式引导自闭症儿童建立社交回应、生成个性化干预方案等学科交叉的应用模式,为未来新科技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在自闭症儿童上课教室,同学们亲眼见证了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实践,当被问及“如何平衡科技与人文关怀”时,交流负责人深情表示:“科技是工具,它让干预更精准,但真正让孩子进步的,是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关爱和耐心。我们始终坚持以孩子为中心,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同时他们还透露:“许多接受有效干预的孩子,未来甚至有机会在我们公司继续工作,我们有自己的考核模式,确保他们能实现自我价值。”

在自由交流环节,针对“商业利益与干预伦理的平衡”问题,企业负责人坦言:“我们坚持不做‘灵丹妙药’的承诺,而是用科学数据让家长看到孩子微小的进步。这种务实态度,既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也让企业充满人文关怀。”
展望未来:MAPers的“知行合一”之路
此次深圳之行,是应用心理专硕“实践导向”培养理念的生动体现。正如一位同学在朋友圈所写:“我们不再只是书本的‘旁观者’,更要成为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当心理学遇见硬核科技,当理论扎根产业实践,这群年轻的心理学人正用脚步丈量专业价值的无限可能。
期待未来,我们的镜头能捕捉更多‘心理+’的跨界故事。

文字作者:24级PBD刘竞嫣
图片作者:24级PBD陈红霞
审核: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