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温暖启航,笃行致远--2025级北师大心理学部MAP教育与学校心理(ESP)方向见面会及实习动员会议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30日作者:浏览次数:130

8月26日晚,一次特别的“云端合影”为2025级北师大心理学部MAP教育与学校心理(ESP)方向见面会画上圆满句号。屏幕上是数张充满期待的笑脸,而会议的开端,则始于孟莉老师那句温暖的问候:“不仅仅是你们自己要庆祝,北师大心理学部也要庆祝你们的到来”。

本次见面会包括方向介绍和见习安排两部分,分别由行政总支持张军老师和实践主管郭思慧老师担任主持,参与成员有孟莉、崔新、陈红君、徐丽、于柠梓等7位老师,北师大心理学部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与学校心理(ESP)方向2023级学生逯佩远以及方向2025级全体新生。


欢迎来到“完形”的ESP大家庭

作为开场,方向负责人孟莉老师用当年“不敢和前辈打招呼”的小趣事,缓解了会议伊始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她的故事仿佛一个隐喻:“在北师大,你与母校的关系,将是一场深度的双向滋养。”

紧接着,孟莉老师从专业发展大事件讲起,逐一引出专业特色、教师工作团队等核心信息,勾勒出一个“前沿、应用、丰富、质价比优异”的专业图景,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以及MAP提供的强大支持系统。

发言的最后,她更像一位家长般叮嘱:“学习是自己给自己送的最好的礼物。现在礼物在手,希望大家好好珍惜。”


成为“学校心理学家”的成长地图

“会评估、懂干预、能协同”。 崔新老师用富有逻辑的表达为大家铺开了一张严谨而清晰的“成长地图”。从课程和论文两方面递进阐述,课程设计紧密围绕“教师、咨询师、学校心理学家”三大角色,旨在达到国际认可的“专家级”水平,论文方面更是强调科学严谨性,并贴心提醒大家提前规划好时间,平衡好理论与实践,避免过载。


实践,是一场有支持“层层修炼”

PPT右上角一只被重创的卡皮巴拉,是郭思慧老师的小巧思~她用幽默的表达化解同学们对300小时实践要求的焦虑,从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入手,用直观的图表和生动的“报警点”向大家明确实习期间的重要期程。
   在最后,郭老师送上暖心的支持:“别怕,每一位同学背后都有至少3位专业老师在支撑着你。”更是让同学们感受到实践背后的强大支持,一股“并非孤军奋战”安心感油然而生。


共建一座双向滋养的花园

25级ESP方向班主任陈红君老师将班级建设比作共建一座花园,核心是尊重、信任、互助。她理解每位同学(尤其是在职同学)的不易,希望通过老师同学的共同建设,让班级成为大家温暖的支撑。

“勿忘初心,以终为始”,陈老师对于处在不同职涯阶段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发展建议和实用小提示,提醒大家在三年的学习时光中,提前规划,有的放矢。
   除此之外,陈老师也鼓励大家积极利用学校资源,使用学校的职业生涯咨询服务,帮助自己明确好发展方向。


从见习开始,迈出第一步

方向的徐丽老师详细介绍了见习的四大场域,在这里,我们将会完成总计100小时的见习,这是迈向临床的第一步,是达成拓展职业视野、培养实践技能、应用专业知识、提升职业适应性和促进自我反思成长的见习目标的第一步。

于柠梓老师则强调了前台工作“传递温暖,展现专业”的核心价值。“咨询的疗效,从前台接起电话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前台是训练专业素养和人际协作的绝佳场域。


师兄分享·那些见习教给我的事

2023级ESP方向的春生学长分享了他不同见习场域感受与收获,娓娓道来的叙述感无形中给予同学们无穷的力量。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我愿做提供成长土壤的人。”在不同的见习场域接触不同的群体,能够获得丰富深刻的差异化体验,这些珍贵的体验,无不强调课本知识需“躬行”验证。同时也生动地向我们传达,通过见习主动参与真实场景,才能真正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

“助人不在咨询室里,而在每一个日常的接触中。”前台见习的工作更是强调培养“协作意识”,明白专业服务不仅需要个人能力,更需要团队配合与人文关怀。


礼物在手,开启征程

本次方向见面会及见习动员会圆满举行,这不仅明确了未来三年的发展路径,剖析了实践要求,更拉近了学生们与方向团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这份名为“学习”的礼物已然在手,这场始于“完形”的旅程正待启航。作为2025级的新生,希望我们在ESP温暖的大家庭中,既能深耕专业土壤,也能收获成长繁花——让我们携手共同书写北师大心理学部ESP方向更完整的未来!


撰稿人:何娜娜

审稿人:陈红君、孟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