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飘香,秋光潋滟。九月的北师大校园,银杏叶隙洒落碎金。在这个满载希望的季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院,在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里迎来了2025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全体专硕与专博新生的迎新典礼。
典礼由2025级专硕生李一凡与专博生陈娜联袂主持,心理学部部长罗良教授,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教授,心理学部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院院长樊富珉教授,心理学部部长助理孙舒平老师,心理学部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院副院长方晓义教授,心理学部应用心理专业学位办公室主任王娟老师,以及学部与学院多位教师、校外导师、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教师等均出席了本次典礼,共同欢迎新同学们的到来。

教师寄语:高远的目标与坚实的路径
首先,心理学部部长罗良教授登台致辞。他的讲话高屋建瓴,为新生们指明了方向。罗部长的讲话围绕着“我们在一个怎样的机构学习?”、“我们应当如何学习?”以及“我们应成长为何种人才?”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
罗部长先带领着我们回顾了北师大心理学科悠久而又辉煌的历史。自1902年建校以来,北师大心理学科是一个沉淀了123年气质与传统的“一流学科”。学部始终承担着重大国家任务,不断向世界一流靠拢,重视满足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社会应用人才的培养。罗部长特别提到,随着今年首届专业博士的加入,从硕士到博士的培养拼图终于完整,这为心理学部人才培养打通了围绕现实问题、持续深造的专业路径。
随后,罗部长为新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建议。
第一,同学们要“融会贯通”,将过往工作经验与现在学习紧密结合,弥补不足,发挥自身优势。
第二,作为“应用”心理学人,务必重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反复练习做到“知行合一”,能用所学的技能真正“接得住”真实的案例。
第三,希望同学们都能在学术的沃土中不断吸收养分,将专业技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自己。
最后,罗部长寄语所有北师大心理学学子,要志存高远,立志成为改变中国心理健康事业的“领军人才、标准的制定者、模式的引领者”。他承诺,学部将提供最好的服务与学习条件,与同学们携手并进,共创未来。
紧接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院院长樊富珉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作为学院发展的亲历者与引领者,樊老师首先强调了本届新生的里程碑意义。她指出,新同学的到来,标志着中国心理咨询高端人才的培养迈上了全新台阶,也意味着北师大肩负起了为国家培养未来心理咨询督导师和行业领军者的重大历史使命。
面对这份崇高而又神圣的事业,樊老师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至关重要的期望:
第一,永葆“空杯心态”:在学术上精益求精,以初学者的谦逊,夯实安身立命的专业根基。
第二,锤炼实践真功:在真实的助人关系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术升华为智慧,并勇敢地探索自我、完善自我。
第三,恪守伦理初心:“靠谱”二字重若千斤,源于对生命的敬畏。要将专业伦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行业最可信赖的中流砥柱。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院副院长方晓义教授的分享风趣而真诚。他从个人学习经历谈起,笑称对同学们满是“羡慕”——羡慕大家生逢国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的时代,拥有广阔的社会需求作为舞台,更拥有众多名师大家作为领路人。
他恳切地提醒大家,助人行业,必先自助。要勇于面对和解决自身的“未竟议题”,怀揣一颗善良的心,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最后,他向大家发出了振奋人心的号召:不要仅仅满足于成为一名合格的从业者,更要有超越前辈的勇气和精神,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院教师代表龚蕾博士则以“积极拥抱不确定性”为主题,聚焦于当今时代,为大家提供了五个积极应对未来学习与生活的锦囊: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培养开放心,接纳挑战;坚持初心,锲而不舍;积极建立联结,构建支持网络;勇于冒险,挖掘多元潜能。她的叮咛鼓励大家,在变化中蕴藏着无限的成长可能。
学部与学院教师们的深思与情怀,为我们献上了意义深远的一课。感谢老师们的真诚祝语,将学术的火种与人文的温度,一并交付到我们手中。
学生代表分享:初心与未来的交汇
此外,新生与在校生代表的发言,也生动展现了北师大心理学人薪火相传的精神风貌。
专硕23级学生代表孙艺宁为新同学们描绘了一幅未来三年学习与生活的具体蓝图。她详细介绍了从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到职业支持的完整培养体系,并分享了自己从迷茫到坚定的心路历程。她鼓励大家,要充分利用学部提供的丰富资源,在督导下勇敢试错,在朋辈支持中共同成长。
专硕25级新生代表梁珂玮则分享了她与心理学之间“双向奔赴”的故事。心理学于她而言,不只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源自孩童时期的召唤。她代表全体新生表达了以“空杯心态”重新出发的决心,并与同学们共勉:将个人热爱融入时代需求,练好基本功,把事做实,把人做好,共同守护“北师心理”所代表的学术高度与公共信任。
专博25级学生代表于成作为首届专业博士新生,同时也是阔别七年重返校园的校友,则带来了更深沉的思考。他结合多年一线工作经验,深刻阐释了“科研与应用并重”的价值——将临床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科研选题,再以科研结论反哺临床实践。他认为,从硕士阶段的“专业咨询师”到博士阶段立志成为“专业督导师”,是一次重要的跨越,不仅要服务好来访者,更要肩负起赋能同行、推广循证干预的使命,为国家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传帮带”的力量。
无论是初入校园的欣喜与敬畏,还是历经实践后的回归与求索,亦或是来自学姐的真诚指引,都彰显了新一代心理学人“心怀理想,脚踏实地”的共同特质。
总结发言:承载历史,共建未来
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总负责人乔志宏教授带领大家回顾了临床与咨询方向十年发展的非凡历程——从整合方向到强化实践,从启用实习基地到获得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体系认证,从应用人才的培养到社会服务平台的建设闭环,北师大心理学部应用专硕临床与咨询方向建立起的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始终处于引领者的地位。但同时,乔书记也深刻地指出,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深受当前行业发展不足的限制。
对此他表示,每一位有志于进入这个专业和行业的年轻人,既要看到个人成长的路径,也要看到整个行业发展的不足。乔书记勉励所有同学:“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将个人的专业精进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使命担当结合起来,既看清自己,也照亮他人。
培养方案介绍:双轨并进,擘画明天
典礼圆满结束后,方向负责人徐洁老师和陈师韬老师分别对专硕学生与专博学生介绍、解读培养方案。
徐洁老师从硕士培养方案的角度,为大家描绘了未来三年的学习与成长路径。她强调课程学习、见习与实习的衔接,提醒大家要以认真与敬畏之心对待必修课与实习考核;同时,她也介绍了学院丰富的实习基地、导师与督导团队,以及伦理规范与同伴互助的重要性,她敦促大家从一开始就培养专业的态度与合作的精神。最后,她以真挚的祝福寄望于大家,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这三年里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与光芒。

陈师韬老师就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博士的培养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围绕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实习实践与学位要求等方面,对《培养手册》作了深入解读,为同学们明晰了学习路径与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心理学部专博教学主管姚伟伟老师详细介绍了课程学习与学籍管理相关制度,学生工作分管负责人魏江燕老师则就在校期间各类证明办理、手续流程与纪律规范作了说明。随后的答疑环节,老师们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为新生即将开启的博士学习生活提供了清晰而实用的指引。
破冰团辅:别开生面的相遇
在了解了学习规划与培养路径之后,活动进入了互动环节。
专硕的同学们由樊富珉老师带领做团体辅导。活动由轻松的身体互动开启,逐步过渡到“同质分组”的热烈交流。随着小组的不断轮转,现场氛围层层升温。在按照出生月分组时,还惊喜地发现了两位当天生日的寿星——25级专硕生晋小晴与韩旭,集体师生为她们送上了真挚的生日祝福。在随后的环节里,友好式的握手与一对一深度交流让同学们不仅分享了客观的自我介绍,还道出了最欣赏自己的一个优点。
在樊老师的带领下,随着交流圈的逐渐扩大,信任与亲近感逐渐累积。最终,全体参与的记忆链游戏在笑声与掌声中定格,将最初的陌生与拘谨彻底化解。
专博的同学们则在“初心·挑战·收获”为主题的首次团体辅导活动中建立了深刻的情谊。同学们通过小组分享、集体共创等形式,迅速打破陌生感,初步形成了积极融洽的团体氛围,并共同探讨了读博的初心,可能存在的挑战,以及期待读博获得的收获。随着团辅的深入,活动迎来了一个温馨而富有意义的环节。在专注的氛围中,新生们展开了一场与未来的对话——认真书写一封致四年后自己的信。纸短情长,同学们郑重记录下此刻的期盼与初心,写下渴望培养的能力和对未来的寄语。这封意义非凡的信件,将作为初心与成长的特殊见证,于四年后重启。
另外,在专博团辅活动的尾声,樊富珉院长在完成专硕团体辅导后,也专程来到现场为专博新生送上深情寄语。她回顾了项目的创立历程,强调了“初心”与“使命”的重要意义,鼓励大家在学术与实践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热爱、勇担重任。许多同学表示倍感温暖与鼓舞。
近一个小时的团体辅导,让每位同学都切身感受到“融入大家庭”的实感。典礼的隆重与团辅的温情交织,共同构成了新学期最难忘的起点。
最后
典礼落幕,新的旅程已经启航.
从此刻起,对每一位同学来说,“北师大心理学人”将不仅是一个身份标签,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与承诺。
愿未来的时光里,大家能心怀师长们的殷切嘱托,在这片沃土上汲取养分,学有所思,行有所获,最终成长为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专业助人者,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撰稿人:马白雪 秦润萱 耿胞婵
审核人:徐洁 陈师韬 伍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