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以爱之名,共筑特殊儿童成长之路——2024级北师大心理学部MAP教育与学校心理方向 (ESP)学校见习记之特校篇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31日作者:浏览次数:27

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独特的轨迹,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世界温柔以待。在这片用爱与专业浇灌的园地里,2024级北师大心理学部MAP教育与学校心理方向(ESP)的研究生们开启了一场关于‘如何以科学为盾、以共情为桥’的实践探索。在这里,特教教师们的每一句轻声引导、每一份个性化教案,都在诠释着‘特殊教育’的深层含义——不是强行改变生命的形态,而是让不同禀赋的灵魂找到属于自己的绽放方式。

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作为一所集义务教育、康复训练和职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机构,致力于为各类特殊需求儿童提供专业的教育支持。怀着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崇敬与向往,北师大教育与学校心理方向(ESP)的研究生们踏上了这片充满教育温度的土地。

此次见习活动采用分组轮换制,同学们分组依次进入特校,开启了为期两天的深度实践。初入校园,教务老师的介绍让同学们对特校的布局与功能有了初步认识。随后,我们进入班级,全程参与特殊儿童的学习生活,近距离观察记录。特校教师们因材施教的教学智慧,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特殊教育的专业性与创造性。

在第二天的实践中,同学们与特殊儿童的互动更加深入。我们尝试运用简单指令辅助课堂教学,感受到了耐心与理解的重要性。学校为高年级学生打造的职业教育设施,如酒店服务实训室、汽车美容实践基地等,这种“教育衔接就业”的前瞻性规划,不仅让同学们认识到职业教育对特殊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意义,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特殊教育的目标不应止步于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下午的评估实践环节,同学们观摩了专业评估师对儿童能力的系统测评,领悟到了评估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与专业解读的重要性。这种“评估-干预”的闭环思维,让我们认识到:科学评估不是简单的数据收集,而是要在理解特殊儿童行为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解读将评估结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为同学们今后开展学校心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专业范式。

见习的最后一站是课后托管服务,同学们在这里见证了特殊儿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世界对话,深刻体会到了特殊教育的真谛——不仅是“矫正”,更是发现闪光点、引导成长。

当夕阳为特校的彩虹跑道镀上金边,ESP学子的见习时光也画上了温暖的句号。这两天的沉浸式学习,不仅让同学们见证了评估干预的精准艺术、职业教育的生命赋能,更深刻领悟到‘特殊’二字的真正重量——它意味着教育需要多一份等待花开的耐心,多一双发现优势的眼睛。离开时,同学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观察记录已不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化作了对教育公平的使命感。我们相信,今日在特校埋下的这颗‘全纳教育’的种子,终将在未来成长为支撑特殊儿童触摸星辰的参天大树。而这,正是心理学人最赤诚的初心:以专业为炬,让每一份‘不同’都能被世界读懂。


撰稿:李想、于柠梓

审核:孟莉、郭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