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学校心理(ESP)

作者:浏览次数:1587

北师大MAP教育与学校心理方向说明


2021年7月7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及早分类疏导各种压力”“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做好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配齐建强骨干队伍……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级教研机构要配备心理教研员”等要求。目前,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发展性心理问题(如学习动力、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生涯规划等)。然而,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外在挑战和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使学校中有大量的学生问题需要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的介入;同时由于学校的班级群体性质和青少年同伴的相互影响,这些问题的干预又呈现出不同于一般心理干预的特殊性。同时在学校中也有一部分有特别需要的学生(如学习困难、阅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障碍等)的干预既需要学校-家庭-医院-社区的共同配合,在学校也需要特殊的辅导服务和个别化的教育,因此教育者也需要提高应对技能,进行专门化的干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培养更多具有胜任力、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特设“教育与学校心理”ESP)方向,以弥补国家中小学心理工作者的能力缺口,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

教育与学校心理方向基于学校心理学服务模式,以学校心理学家的核心胜任特征为培养框架,遵循教育与学校心理专业人才的教育原则和模式,整合北师大心理学和教育学优势资源,汲取国际先进经验,致力于培养能有效整合家庭、学校和社区资源,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有效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积极和谐发展,系统解决各种特殊需求问题的应用性心理学专业人才。通过理论学习、实习实践与专业的督导,使学生在专业上达到: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伦理意识,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教育与学校心理学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开展学校心理专业工作;

具有科学理论素养,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在实证研究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选择和设计有效的干预计划以指导实践工作;

掌握直接和间接地为学生、家庭和学校提供服务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在个体和系统层面提供不同类型的筛查和心理评估;制定干预计划来支持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生涯、心理健康和社会技能的发展;为学校提供预防性和反应性的心理服务;为学校、老师、家长及其相关方提供会商服务,开展基于家校合作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发展服务。

教育与学校心理方向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成为掌握学校心理专业工作者的基本伦理和政策基础,掌握在学校工作所需要的心理评估和干预能力,全面把握学校心理学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具有系统视角的高水平应用性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具体的专业课程包含儿童心理学专题、发展心理病理学、教育心理学专题、学校心理学概论、学校心理伦理与政策、学校心理研究方法、儿童心理评估与测量、学校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学校心理辅导过程与技术、儿童青少年团体辅导、儿童心理治疗、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学校会商、心理健康教学设计与实施等。

结合课程培养,教育与学校心理方向学生需完成合计300小时的见习、实习和督导。教育与学校心理见习/实习点涵盖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社会组织(如自闭症互助协会)、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等。北师大心理学部在心理测评、心理咨询领域拥有专业的研究团队,拥有实践经验丰富的督导师、咨询师队伍,同时拥有先进的测评工具、实验室和干预场所(珠海校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并将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新基地,为教育与学校心理方向专业硕士的理论学习、见习以及实习提供坚实的保障。

教育与学校心理方向的职业发展领域包括幼儿园、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或学校咨询师、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儿童心理咨询师、企事业单位心理学相关岗位、政府部门、个人执业咨询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