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赵旭东教授为我部临床心理学院开展”家庭治疗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知识讲座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6日作者:北师大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浏览次数:2776

为不断夯实培养质量,在日常课程体系之外,北师大心理学部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院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学生开展相关专业讲座,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并拓展行业视野。

北师大心理学部临床心理学院特邀北师大心理学部兼职教授、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赵旭东为北京、珠海校区临床与咨询专硕以及长程培训Care项目的同学们进行专题讲座《家庭治疗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讲座于5月11日下午在北师大心理学部后主楼1318隆重举行。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赵旭东教授分享的干货部分,了解如何从家庭治疗的角度理解青少年心理问题。

1. 为什么要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今天我们说的青少年,主要是10-18岁这一群体。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自杀比例急剧上涨,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青春期是发生疾风骤雨剧变的时刻,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顺利度过这一阶段需要家长及全社会的重视,更值得心理学专业工作者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为这一群体服务的专业能力。


2. 作为心理行业从业者从哪些角度看待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精神科医生侧重身心发育的生理学和神经科学,注重物质层面的因果关系。而心理治疗则更重视文化、社会的影响以及心理体验、个性、人格等,换句话说就是重视“有意义的联结”和建构意义的系统。

作为家庭治疗医生,就要做到两者都要兼顾:既要重视生物医学的因果,又要重视人文心理学的意义,用“系统心身医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和处理青少年问题。系统思维是家庭治疗最基本、最核心的思维方式,家庭治疗的工作是在不同层面、不同尺度上进行的。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系统,这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要改变家庭的游戏规则,从而改变家庭结构,因为家庭结构是靠游戏规则来维持的。

在更大层面上,比如社区,民族、国家、世界的政治经济变化以及生态层面的改变,这些作为家庭治疗工作者都要考虑到,做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3. 家庭治疗有哪些理论和方法?

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非常多,其中用的比较多的、和中国人更相关的“三把钥匙”,是家庭生命周期、代际理论和人际互动理论。

A: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的青少年问题

首先,将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论在家庭治疗的框架内进行扩展,构成了家庭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家庭生命阶段,需要发展出不同的关键情感过程,家庭随之发生相应的调整,否则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回到青少年的问题,在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养育青少年子女的家庭,其发展的关键是要增加对于家庭边界的弹性,容忍子女的独立性。这要求家庭发展的变化是通过调整亲子关系,使孩子学会处理家庭内外关系来进行的。在这些前提下,父母也可以重新将注意力关注在婚姻、事业以及赡养老人的问题中。

B:家庭心理动力学的代际理论视角下的青少年问题

其次,学习代际理论可以很好地帮助心理工作者理解家庭中问题出现的原因。赵老师详细地为同学们讲述了代际理论的发展,尤其是Bowen的家庭系统理论。这个理论将精神分析和系统论相结合,比较具有代表性且可操作性的是代际传承和分化的观点。

• 代际传递:父母在原生家庭中与其父母互动的习惯,会影响他们与子女互动的方式。通过这种家庭互动模式,发生代际间的复制就叫做代际传递。

• 分化:家庭是一种情绪系统,靠思想观念、情感、情绪、幻想、联想和历史联结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分化的过程,就是指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调控自己反应性的能力,用最小的反应性对他人的立场、行为进行交互作用,使自我向前发展。

这是一种离心力与向心力对立统一的运动。一方面,儿童越来越独立,情绪上逐渐与他人分离,作为一个个体去思想、感受和行动;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之间仍然保持着情绪上的连结。一个人既不能完全与家庭融合,又不能彻底与之分离。儿童与家庭之间保持一种张力,但这种分与合在不同的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Bowen将分化的程度制成了量表,融合程度高而分化程度低的人容易焦虑,亲密关系也容易出问题,独立性不够;而分化程度高的人则刚好相反。

但这种分化的定义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文化背景。尤其是类似于中国这种高情境文化的背景下,Bowen所说高分化的人在中国很可能是缺乏适应性的人,因此应用不同的理论必须要考虑文化背景。

在Bowen之后,Nagy提出应该重视家庭中的“公平账簿”,即儿童出现的心理症状可能代表着不公平感的积累;而后,Stierlin提出“代际派遣论”,即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忠诚的纽带,直到有一天孩子被鼓励走向外部世界去,但这种出走仍然是为了完成父母的使命,当派遣过程出现了偏异,就会产生病理性的后果。最后,Jurg Willi提出了共同进化的观点,认为孩子不是白纸,不是被动被破坏的,而是在和父母互动中共同进化。这就是代际理论的发展过程。总的来看,代际理论认为亲子关系问题的根源在于儿童的个性化过程受到阻碍。

在中国社会中,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强调对于家庭及“自家人”的利他主义,太在意其他人的见解、评价和兴趣,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实现别人的利益之间感到矛盾,且在区别“自家人”和“外人”时常深陷两难境地,这些都是会导致低分化的原因。


C:亲子关系的互动理论-现在治疗应用最多的理论

要理解亲子关系的互动理论,必须先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对称和互补。这也与中国传统的“阴阳互补”相契合,是生命之道、婚姻之道,是家庭治疗的出发点。

互动理论的问题观: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成为了问题,即通过不恰当的解决办法,让困难进一步变成了麻烦、困境。

产生问题的三种原因:

1、可怕的简单化:对待事情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认为好的就做,认为不好的就不做;

2、乌托邦综合征:自己给自己“画饼”,永远在路上,无法休息,不能欣赏路途上的风格,不停焦虑直到下一站;

3、悖论:经常处于非常纠结、矛盾的境地。

在这个基础上,个体又会产生“再加一把劲”式的无结局游戏,即用错误的解决办法把普通的困难搞成无法收拾的麻烦,并且将它们维持下来。

在家庭治疗里,这种无结局游戏表现为家庭成员执着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希望改善问题,但结果却是制造、维持着问题,甚至把困难变成麻烦,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但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家庭成员下并非有意识地要制造出这种局面,相反,他/她们常常是怀着解决问题的良好愿望去做出这些努力。

赵旭东老师认为:“心理治疗不一定要改变人,而是以改变机制、关系模式,以改变“游戏规则”为目的,尊重家庭系统的自我组织,并为家庭提供足够的'游戏空间' ”。

赵旭东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理论讲述、也有方法介绍。同学们反馈本次讲座不仅帮助大家理解并掌握了更多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家庭机制,也学习了在家庭视角下帮助儿童青少年进行不良心理状况调适的一些临床方法。同学们一致认为赵旭东老师分享的知识使他们更有信心和意愿,去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家庭治疗的实践活动;同时,大家也通过赵旭东老师的言传身教感受到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使命和责任。

在讲座的最后,赵旭东老师也提到他对学生的期望:心理行业的后来者们应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预防、干预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发生做出更多、更有效的努力。




文:窦天雨

校:赫嘉番、徐洁

图:窦天雨、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