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普通心理学》培训第三讲:民族文化心理研究应该发掘“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兼论语言和文化对认知与自我的影响——张积家教授授课精彩回顾
发布时间:2018-11-30
作者:
浏览量:4210
2018年11月2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国家民委民族语言文化心理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心理与教育重点研究基地的张积家教授来到北师大,为第二届全国心理学专业《普通心理学》任课教师培训班的学员们讲授了民族文化心理研究应该发掘“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兼论语言和文化对认知与自我的影响,从语言对认知影响的研究进展与科学角度为学员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积家教授授课
首先,张积家教授从“语言的重要性”开讲,在总结语言文化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观点,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最重要的特征,文化体现在语言之中,即如人类学家所述“语言是文化的一个产物,是文化的一个部分,也是文化的一个条件”。
其次,张教授从语言影响认知,影响人的思考方式这一理论出发,谈及新的语言关联性理论——语言塑造大脑,语言影响认知,语言构建民族。语言影响认知方式,认知途径和过程,认知策略等;语言不经影响记忆,还影响知觉,甚至决定思维。
关于语言影响思维:张教授分享了他最近的思考,关于科学思维,在科学活动中的思维。特征:分类学思维为主;分析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为主;精确思维为主;求真思维为主。
此外,关于语言是否影响人格,张教授提到来自双语者的证据(语言关联性假设,文化适应理论,文化框架转换理论);语言影响认知方式的证据;语言影响自尊;语言影响自我等一系列理论印证了语言对人格的重要作用。
张积家教授授课现场
最后,张教授以中国智慧特征为例,讲述了语言对认知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鄂伦春族的视空间工作记忆能力优势;“各说各话”的语言经验对景颇族大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侗歌经验对侗族中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以上三个研究关注了抑制、刷新和转换能力。
另外两个研究讲述了“姨妈”也是妈,舅舅也是爸,语言与文化对摩梭人自我的影响;“父子连名制”对维吾尔族自我的影响。张教授的授课为学员们指明了今后民族文化心理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方向。
学员听课现场
培训结束时已到傍晚,室外秋风萧瑟,但学员们仍热情不减,纷纷表示培训 “干货满满”,为大家对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增加了新的认识和收获。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心理学研究力量投入到民族文化心理领域中来,为建设中国文化心理学做出更多的贡献。
来源:心理学部EDP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