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破解人格密码,预防暴力犯罪——杨波教授主讲的《人格特质与犯罪》

发布时间:2017-07-10

2017年7月8日是首届全国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任课教师培训班授课的第三天,经过前两天紧张的课程学习,学员们仍然热情不减。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杨波教授授课

上午,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芳副教授主持下,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杨波教授为培训班学员带来了题为《人格特质与犯罪》的报告。报告内容精彩纷呈,还引起了坐在台下的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晓林教授的强烈共鸣,即兴与学员分享了自己的相关研究进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王芳副教授主持

杨波教授首先从2016年全球犯罪形势出发,分析了犯罪心理学研究当前所处的环境挑战,并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为基础,阐述了人格特质与犯罪的关系,为学员们提供了以人格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犯罪行为的新思路。

杨波教授认为,诸如冷酷无情特质、冲动性人格特质、感觉寻求、病理性说谎、内疚和羞耻感缺失等人格因素,常与暴力犯罪和成瘾行为有着重要联结。授课过程中,他将自己的研究团队关于精神病态的一系列重大研究进展分享给所有学员,令大家耳目一新。

学员听课现场

由于未成年犯罪具有更大的矫正可能,杨波教授特别介绍了未成年暴力犯的情绪面孔识别缺陷研究,并分享了在未成年暴力犯团体矫正工作中认知行为疗法和心智化疗法的应用。

杨波老师的报告将人格心理学的前沿理论与现实发生的案例相结合,将犯罪心理学研究与犯罪矫正实践相结合,令学员们受益匪浅。在司法实践中,他主张关注犯罪预防,认为监狱的功能应当由惩罚犯罪向矫正犯罪方向拓展。在理论上,他建议学员:做研究要深挖洞,不要到处挖坑;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既要具备人文科学的关怀,又要借鉴自然科学的套路;既要在实验室里苦心钻研理论,更要到基层去解决实际问题。

杨波教授语言幽默,又充满人文关怀,本次课程不仅是关于人格与犯罪的理论和研究进展介绍,更是心理学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文/野景岩、禇雕心

图/杰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电话及传真:010-58808187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新主楼

Email: psych@bnu.edu.cn

邮政编码:100875

  • 中国心理学会
    微信公众号
  •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
    微信公众号
  • 北师大心理学部
    官网
  • 北师大心理学部
    EDP中心
    微信公众号
  • 京师心理大学堂
    微信公众号
© 2017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All Rights Reserved